你的位置:斗鸡棋牌玩法和规则 > 新闻动态 > 申论小题 | 2023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如何写好一篇《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

申论小题 | 2023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如何写好一篇《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8-16 19:58    点击次数:97

图片

#国考

培栋公考整理

2023国考申论副省级第三题

3.假如你是J市文史学家叶教授,请根据“给定资料3”,起草一份《关于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20分)

要求:

(1)意义全面,问题精准,措施可行;

(2)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3)不超过400字。

材料3

①大自然孕育河流,河流哺育城市。自古以来,城市的兴起与繁华和河流有着鱼水相依的密切联系。对于J市来说,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凤凰河,实属它的幸运。一脉清流,自雷山南麓而出,在J市北部与梨河交汇后,滔滔河水夹带着巨量泥沙,沿着大峡谷奔流而下,离开山口后水势变缓,泥沙就沉积在了今天J市所在地,逐渐形成适合居住的平原。凤凰河还带来大量的淡水资源,为人们提供了可生息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于是,这里从最初的简单村落逐步发展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

②在漕运发达的年代,凤凰河南北客商云集,行旅往来不绝。凤凰河哺育了两岸百姓,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凤凰河流域涵盖了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红色文化纪念地、现代工业遗址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凤凰河不仅是一条养育城市和居民的水脉,更是一条承载文化交流、传播文明成果的文脉。

③J市文史专家叶教授这些年一直在对凤凰河流域文化进行考察调研,他说:“凤凰河流域文化曾经是灿烂辉煌的,但有一段时期河中都没有水,没有水,还能称为河吗?”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山上林木的砍伐,凤凰河上游水土大量流失,加之降水量减少了十分之一左右,以及逐层筑坝拦截用水等诸多原因,凤凰河多处河段干涸、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资源性缺水成了凤凰河的软肋。没有了水,凤凰河流动的“血脉”不再畅通,曾经雄伟的高楼宝塔犹如聚沙而起,那些河边的饮食起居变得黯淡无光,那些鲜活的戏曲说唱逐渐销声匿迹,那些依河而兴的市镇村庄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④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在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凤凰河流域的各级政府也下大力气治理河流,清淤疏浚河道,垒坝稳固河槽,关停污染企业,绿化河岸环境。但沿线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难免出现矛盾冲突。如何破局,关键在于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意识。2018年5月,凤凰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协调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的使命很明确: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沟通协调、严格监督检查,破解跨省城、协调难等治理难题。同时,《凤凰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凤凰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专业规划陆续出台。经过3年努力,2021年,凤凰河终于实现25年来的首次全线通水。“水运连着城运,更连着千家万户。水资源格局决定和影响城市发展格局。凤凰河'复活’后,将极大促进沿岸经济文化的发展。”叶教授说。

⑤恢复凤凰河流域生态系统是一项长期工程,全线通水不再断流,是推进凤凰河流域生态环境复苏的第一步。流动的河能激活文化之河,文化之河也能反哺流动的河,现在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流域文化恰逢其时。叶教授曾经问过凤凰河附近的居民,什么是凤凰河流域文化。“有说文明起源的,有说民族融合的,有说拼搏奋斗精神的,总之是太杂了。凤凰河流域文化确实多姿多彩,但我们要从中提炼出最精彩、最个性、最具张力的核心内容。”叶教授说。数年前,J市文化部门曾联合研究机构开展过一次凤凰河流域考古调查,但流域的文化遗产分布涉及沿岸五省多个县市,保护和开发情况各有不同,调查无法整体推进。“如果我们都没有对凤凰河流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又怎么能要求群众了解?”此外,还有一点令叶教授觉得遗憾,就是之前凤凰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多是在文化部门制定的政策框架下进行,无法统筹流域内相关部门形成保护合力,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战略规划、体制机制的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经过多年调研,凤凰河生态治理的模式给了叶教授新的启发。

⑥“文化的生命在于'用’,在于融入群众生活。如何用?凤凰河沿岸历史遗迹、红色文化等资源这么丰富,正适合发展文化旅游。而生态环境是文化旅游的稀缺资源和宝贵财富,如果能真正恢复凤凰河以前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就可以推动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大众在'用’中接触到'活’的凤凰河流域文化。”叶教授说,“沿河也可以修建更多现代化的文化景观,在古今辉映中汇聚凤凰河文化的人气。像之前有人提议筹建凤凰河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思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还可以开发'凤河游’App,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数字凤凰河新景观,感受'活’起来的凤凰河流域文化。”

审题方法

首先我们来审题:审题按照四审一理一组织的方法。

第一步

仔细审题

根据题目要求,那我们应该审四个方面:

1、审题型:本题是一道贯彻执行题之对策建议题;

2、审范围:给定资料3;

3、审关键信息:假如你是J市文史学家叶教授,请根据“给定资料3”,起草一份《关于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20分)

4、审要求:

(1)意义全面,问题精准,措施可行;

(2)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3)不超过400字。

第二步

理思路(分析材料)——寻找要点

这是一道应用文写作的复合题。此题作答有一定难度。特别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要只看题干就忙着写“建议”,而更应注重阅读“要求”。在要求的第一点已经清楚的告诉考生这篇建议应该包含三个部分:1.意义;2.问题;3.措施。文章的结构已经很清晰的告诉了我们。如果不看要求,必然会有遗漏。因此,考生要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围绕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从中提炼出“意义”“问题”“建议”。

由材料3第二自然段可得出:

→意义:

1.凤凰河哺育了两岸百姓,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凤凰河流域涵盖了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红色文化纪念地、现代工业遗址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凤凰河不仅是一条养育城市和居民的水脉,更是一条承载文化交流、传播文明成果的文脉。

由材料3第三自然段可得出:

→问题:

1.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山上林木的砍伐,凤凰河上游水土大量流失,加之降水量减少了十分之一左右,以及逐层筑坝拦截用水等诸多原因,凤凰河多处河段干涸、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资源性缺水成了凤凰河的软肋。

→一是乱砍乱伐,水土流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2.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在全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凤凰河流域的各级政府也下大力气治理河流,清淤疏浚河道,垒坝稳固河槽,关停污染企业,绿化河岸环境。但沿线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也不尽相同,难免出现矛盾冲突。如何破局,关键在于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意识。

→二是缺乏全流域“一盘棋”意识。

3.流动的河能激活文化之河,文化之河也能反哺流动的河,现在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流域文化恰逢其时。叶教授曾经问过凤凰河附近的居民,什么是凤凰河流域文化。

→三是缺乏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文化的力度。

4.”此外,还有一点令叶教授觉得遗憾,就是之前凤凰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多是在文化部门制定的政策框架下进行,无法统筹流域内相关部门形成保护合力,流域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战略规划、体制机制的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经过多年调研,凤凰河生态治理的模式给了叶教授新的启发。

→四是相关政策无法统筹,难以形成保护合力,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建议:

由材料3第④自然段:凤凰河流域的各级政府也下大力气治理河流,清淤疏浚河道,垒坝稳固河槽,关停污染企业,绿化河岸环境。→一是保护生态。治理河流,清淤疏浚河道,垒坝稳固河槽,关停污染企业,河岸环境。

由材料3第④自然段:如何破局,关键在于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意识。2018年5月,凤凰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协调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的使命很明确: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沟通协调、严格监督检查,破解跨省城、协调难等治理难题。同时,《凤凰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凤凰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专业规划陆续出台。经过3年努力,2021年,凤凰河终于实现25年来的首次全线通水。→二是统一认识。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意识,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出台规划,破解跨域治理等难题。

由材料3第⑤自然段:恢复凤凰河流域生态系统是一项长期工程,全线通水不再断流,是推进凤凰河流域生态环境复苏的第一步。流动的河能激活文化之河,文化之河也能反哺流动的河,现在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流域文化恰逢其时。

→三是大力宣传。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流域文化,推进两岸生态环境复苏与保护。

由材料3第⑥自然段: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还可以开发'凤河游’App,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数字凤凰河新景观,感受'活’起来的凤凰河流域文化。”

像之前有人提议筹建凤凰河博物馆,就是很好的思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我们还可以开发'凤河游’App,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虚拟和现实结合的数字凤凰河新景观,感受'活’起来的凤凰河流域文化。”

→四是形成合力。建博物馆,利用历史遗迹、红色文化等,开发“凤凰河游”,让游客体验“活”的凤凰河流域文化,促进沿岸经济文化发展。

第三步

形成答案

【倾城申论作答参考】(共计390字)

关于加强凤凰河流域文化建设的建议

意义:一是凤凰河哺育了两岸百姓,给城市带来繁华。二是凤凰河流域涵盖旧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及红色文化纪念地、现代工业遗址等各类文化遗产。三是凤凰河不仅是重要的水脉,更是承载文化交流、传承文明成果的文脉。

问题:一是乱砍乱伐,水土流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二是缺乏全流域“一盘棋”意识。三是缺乏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文化的力度。四是相关政策无法统筹,难以形成保护合力,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建议:一是保护生态。治理河流,清淤疏浚河道,垒坝稳固河槽,关停污染企业,河岸环境。二是统一认识。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意识,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出台规划,破解跨域治理等难题。三是大力宣传。宣传和弘扬凤凰河流域文化,推进两岸生态环境复苏与保护。四是形成合力。建博物馆,利用历史遗迹、红色文化等,开发“凤凰河游”,让游客体验“活”的凤凰河流域文化,促进沿岸经济文化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斗鸡棋牌玩法和规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